close

 

前段時間結束了為期半年多的肢體開發課程,

學到一些現代舞元素,以及身體上更細微的肢體使用,

讓我有種發現新大陸的感覺 - 原來身體還能這樣玩!!

並且,除了幫自己豐富肢體的使用之外,也從中學習到與表演相關的概念。

 

無論是模特兒,還是演員,其實這兩者的工作內容都離不開肢體,

只是兩者的表演方法有細節上的差異。

 

以模特兒來說,工作內容最重要的就是 - 美感,

無論拍照、走秀、平面、動態,各種風格、類型的工作,全都著重在最後的視覺呈現 - 美。

而模特兒的動作,又以微調為主,

在微調的過程中,為了保持身體的穩定,核心肌群就必須非常穩定,

長久下來,容易造成身體豐富性變少、軀幹處鎖的比較緊,也有慣性的框架。

(這一點與芭蕾舞者有一些些相似之處。)

 

而演員演繹的角色是活生生的人,不同環境背景會造就出不同特質的角色,

好的演員必須能掌控自己的身體,讓自己的肢體完整表達角色的特質、特性,

所以演員的身體必須同時具備放鬆、穩定、有力的特質。(難度更高!)

 

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在忙碌的工作之餘,仍決定上肢體開發舞蹈課的原因。

因為重點不在於 " 學會一支舞蹈 ",而是在於 " 學會使用身體 " 以及 " 學會認識身體  "。

 

說到肢體開發課,很多人會覺得主要是開給肢體不協調者的課程,

但我上的這個課程特別之處在於:

老師是以 " 現代舞的基礎元素 "  做為教學大綱,

讓學生試著使用身體各個不同部位、不同方向、不同方式,去進行這些元素學習,

每階段練習過後,都會進行心得分享,

讓大家沉澱、思考自己對身體、與夥伴 / 環境的互動有甚麼新認識。

現代舞本身就沒有甚麼絕對的對錯,

所以只要你想、你有這個意願與企圖,你都可以盡情地做各式各樣的嘗試。

無論是手指的流動、腳趾的顫動、頭部的Scoop、鼻尖的繞圓... ...等,

全都是可以活用的舞蹈元素。

 

這不就像演員的表演功課,

不要限制身體的反應,讓身體自然發展行動,

讓演員在表演的當下真實成為角色,建立角色的習慣與行動,是一樣的嗎?

 

另外,一支好的舞蹈,勢必要配合曲子的音樂曲線做設計,

曲子的快、慢、強、弱、抑、揚、頓、挫、圓融、剛硬,都會影響著聽眾的情緒起伏,

所以相對的,舞蹈也必須跟著曲子的音樂曲線共同行走,

才能讓觀眾在視覺及聽覺上,有完整的整體感,從而覺得這是一場好的舞蹈表演。

所以身體上也要有可與音樂配合的肢體,時快時慢、時停時行,

若從頭至尾都是相同頻率的節奏,觀眾很容易會放空,也看不出舞蹈想傳達的意圖。

 

而戲劇表演也是如此。

 

一齣膾炙人口的戲劇,一定不能一直陷在單一節奏裡(包含語言、行為、反應)

無論事情節緊湊的動作劇,還是細膩緩慢的文藝劇,都一定要有節奏的變化,

不然,不僅觀眾的接收器會疲乏,

也會讓角色的動機與企圖被淡化,從而使得劇情呆板、無法吸引人。

至於如何才能做好節奏的掌控技巧? 

這就關乎表者的基本功練的是否紮實,而肢體絕對是表演者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。

 

一起來看看我的現代舞學習影片吧~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N 的頭像
    SHIN

    馬友芯

   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