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最近剛上完春禾的進階表演課,

郎老師這次挑選法國著名劇作家 - 莫里哀的[偽君子]讓我們排練

很開心能向郎老師學習何謂喜劇節奏,也從排練中,學習創造角色動作、練習聲音變化的使用,

以及角色在對話應變中,表裡不一的心理及行為轉換。

 

轉做演員以來,接到的戲劇角色,大多是被動型角色,

靠對手丟出的球,給予相對的反饋。

可是這次排練的[偽君子],我選擇了一個主動型角色 - 艾耳密爾。

演出片段則是劇本第三幕的四到七場(有興趣的捧油可以去找這部經典劇作來看!)

整段戲,

從頭到尾,都聚焦在三個角色彼此間相互拉扯、影響的互動與行為、反應,

由於全場戲的劇情,

都由我這個角色的言語、動作,做為影響劇情(其他兩個角色)的出發點,

所以,我必須對自己以及對手角色的目的、行為動機,反覆研讀,分析透徹,

不然,就會讓觀眾看到角色很模糊的行為動作與模稜兩可的語言。

 

不過,其實無稐何種型態的角色都應該要做上述的功課,

只是被動型角色的態度與反應,有時是由主動型角色丟出的球 → 產生的反饋,

隨時都可能因為今天對手的不同狀況,產生不同的反應回饋,

因此,演員必須要很清楚場上所有角色的行為、目的、動機,

才能確保,無論現場任何一個角色,在任何一個環節出錯,

演員都能在角色之中,解決表演當下的所有事情。

 

拉回正題,

喜劇節奏,真的是一門挺高深的學問。

以這次排練為例,我們這場戲總共三個角色,

整個戲的節奏,也需由三人共同組成,

所以,只要有一人不在同一個頻率中,整場戲的節奏都會跑掉。

而節奏的掌控,不單單僅止於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丟接球,

也需建立在每個角色各自的說話、呼吸、動作、表情之中,

以及對手角色聽到話語時的反應、呼吸、動作、表情之中,

(所以演員需要訓練聲音、台詞、形體、表演)

有時快接慢丟、有時慢接快丟、有時快接快丟、有時慢接慢丟,

不同的丟接、不同的反應、不同的行為,

都會造成劇情不同的發展,以及觀眾不同的解讀,

所以,演員們可以多試幾次,找到最符合角色當下動機的行為、反應,

呈現給導演看,自己對於角色及劇情的解讀與表演,

再由導演做最後的定案。

 

而節奏,一定有所謂的鋪陳,

由小慢慢堆疊到大,再到最後 " 啪 " 一下,讓整個張力完整呈現。

(如同相聲之中的三翻四抖,有興趣的捧油可以去查查資料。)

因此,這除了節奏的掌控之外,也關乎了能量的強弱。

 

由於[偽君子]本身是風格劇,

所以許多動作、反應、都需要刻意放大來做,

但放大的動作,並不代表浮誇式的誇張,而是能量也要相對應放大。

因為,放大了動作與反應,卻沒有相對擴增能量,

那會成為空洞的浮誇式表演,容易讓觀眾覺得很假、很做作。

可是,若能量有跟著動作與反應等量增強,

那麼,"很假、很做作" 的想法,就不會出現在觀眾的想法之中。

 

不過,這是非常消耗體力與能量的表演。(演員若平常沒訓練,這時就慘了... ...)

 

以我為例,

每一次的排練,我都熱到全身冒汗,

手上的扇子與手帕,也早就不是" 道具 " 的身分,而是很真實的拿來使用的 " 物品 "

(所有戲中使用的道具,演員都要學會把它轉化成角色真實在使用的物品。

而同組的兩位演員們,能量也越放越強,

為了各自角色的立場、動機,努力行動,以求達到目的,

因此,也讓三個角色的立場、關係、動機、目的,也更清楚明確,

不但演員在表演的當下,有對角色有更深入、明確的了解,

觀眾也不會覺得看到一場平淡又霧煞煞的表演。

 

 

這次的課程,不但讓我對節奏與能量的堆疊、轉換使用有了更深的認識,

也學習到三方互動時,

每場戲的強弱、段落,要分得更明確,

不然對於觀眾而言,整場戲的曲線起伏雷同,也很容易感官疲乏。

有興趣的捧油,也可以拿這個劇本來練習看看唷!!

從經典作品中,學習不同的學習。

 

最後附上一張,有主題的大合照照片。

有興趣的捧油,可以猜看看,這張照片的主題是甚麼呢~哈

 

 

想看更多照片的捧油,請到相簿 觀賞唷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N 的頭像
    SHIN

    馬友芯

    S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